星期三

溫哥華的象拔蚌

華人講究食補、藥補,只要是能「補」的東西,絕對不會放過。

溫哥華所在的卑詩省臨海,海產極為豐富,其中鮭魚(三文魚)的營養價值高,是中外人士都熟悉的漁產。但是有一種海產卻是老外從來不吃的,卻被華人視為珍寶,令老外嘖嘖稱奇,那就是geoduck(發音是 “gooey-duck”),香港老饕們稱之為「象拔蚌」。

象拔蚌的長相怪異,看起來像是貝類,外表是兩片很大的蚌殼,一條長又粗大、像是象鼻子般的物體從兩片殼中向外伸出,這也是中文名字的由來。這條象鼻般的物體外表粗糙,還有皺折,看起來神似男性象徵,因此迷信食補的香港饕客一看即如獲至寶。

在1970年代的時候,卑詩省的象拔蚌還是非常廉價且乏人問津的。可是到80年代中期香港移民大量湧入之後,象拔蚌就變得炙手可熱,身價百倍。後來又隨著部分香港移民回流或是轉進大陸,象拔蚌也就跟著漂洋過海到了亞洲,成為香港、上海、北京等各地高級餐廳內的名貴菜餚。

象拔蚌已成為卑詩省重要的出口產品之一,而且95%都是出口至大中國地區。在高峰時期,曾經一年出口1200萬磅,引起政府關切,擔心濫捕過度,現在限制每年出口量不能超過350萬磅。

象拔蚌的價格在產地和餐廳則是有天壤之別,本地漁民捕獲售出時是每磅1.25加元左右,一般市面零售大約10加元一磅,但是在香港的酒樓中卻是一盤要價1000港幣,相當於200加元,超過新台幣6000元。
據信象拔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,多數都是有百歲以上的高齡,有經驗的專家可從外殼的環狀紋路看出年齡。象拔蚌通常是棲息在海底的沙層內,必須由潛水人員下海去挖取,但有時也會在海邊的沙灘深層找到象拔蚌的蹤跡。

有一位朋友在台灣藝文圈小有名氣,移民到溫哥華後也結交了一些本地的藝術家。某年夏天,他和另一個朋友兩家人一起到一位加拿大藝術家的家中度假。這位藝術家住在卑詩省外海的小島上,屋子的後院延伸出去就是海灘,風景美如世外桃源。

就在欣賞夕陽美景之際,台灣友人突然發現沙灘下方有些動靜,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就開始往下挖掘,沒想到竟挖出象拔蚌來。這下不得了,大家欣喜若狂,就在沙灘上瘋狂地四處挖掘起來,最後挖出三、四十隻來,不但立刻大快朵頤,還滿載而歸。

那位加拿大藝術家看到華人把這些古老生物都變成了盤中美味,以及自家後院沙灘滿目瘡痍的景象,瞠目結舌地說不出話來。他們大概從不知道,原來自家後院藏了這麼多稀世補品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