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三

溫哥華 125歲 生日快樂!!

今天 4月6日,是溫哥華125歲的生日,全溫哥華市以各種方式舉行慶祝活動。溫哥華市長Gregor Robertson 主持正式的慶典,包括在傑克普爾廣場,重新點燃奧運火盆,切125歲生日蛋糕。不過最值得紀念的,是真正經過浴火重生的溫哥華,留給我們豐富的人文遺產。

溫哥華位於加拿大西岸入口,靠山面洋,氣候溫和,風物靈秀。由不同部落組成的原住民,是溫哥華最早期的居民,他們比十八世紀移居的歐洲人更早居住在這裡。

1792年,英國海軍上校溫哥華(George Vancouver)的探險船航海到巴拉德灣一帶。雖然最先佔領這塊土地的是西班牙人,但這座城市是以英國船長溫哥華而命名。

19世紀初時,溫哥華還是一片荒野,只有一些土著過著原始的漁獵生活。在19世紀時,隨著近代工業的興起及新的礦產資源的發現,加拿大的經濟從此開始發展。從1862年起,歐洲移民在海灣沿岸定居,建立了名為格蘭維爾的鋸木廠小鎮。

1867年時,綽號“ Gassy”的Jack Deighton來到此地,他在煤氣鎮Gas Town的Water Street蓋了一個木造的沙龍酒吧( Saloons),供四面八方來的拓荒者憩息,這就是溫哥華第一家飯店的起源。可以說在市中心的蓋士鎮,是溫哥華最古老的街道。

在城市西遷後,Gas Town的經濟便開始走下坡,在1971年時,卑詩省政府將此鎮劃為文化保留區,古老建築物因而得以保存。如今,Gas Town已成為獨特的觀光區,維多利亞式的建築,鋪著圓石的街道,露天咖啡座,以及古董店、精品店和餐廳,使這裡成為逛街、購物及用餐的好地方。
在Gas Town有難得一見舉世僅有的蒸氣鐘(Steam Clock),每15分鐘噴出蒸​​氣一次,Cordova Street上有各式各樣的小商店,同時也可欣賞到加拿大原住民文化,這兒收藏了一些很不錯的藝術作品。

溫哥華建市半年後就不幸遭遇大火,由於都是木房 溫哥華燒得只剩5千居民。當時市府很小,沒能力重建。值此危難時刻,溫哥華31個商界人士挺身而出,於1887年成立溫哥華貿易局,立誓自力更生重建家園。

當時溫哥華市中心在二埠(新西敏市),為木材運輸的河運碼頭。溫哥華貿易局審時度勢後批評市府決策,要求將中心包括郵政總部都搬到溫哥華,因為這裡靠海,海比河大,海是外向的。以後證明這是最重要的決定之一,對貿易立國的加拿大有根本意義。

隨著十九世紀的菲沙河淘金熱及橫加鐵路的興建完成,溫哥華發展快速,19世紀末,溫哥華成為加拿大的主要港口。港口和城市逐漸興起,成為“通向東方的大門”。 1890~1910年間,人口也急速增長,由1.3萬增至10萬,其中1901年,人口已經達到29,000。

1886年那場大火,並沒有讓溫哥華人後退。就在大火後第二天早上,在Carroll Street和Water Street 交叉的一個角落,迅速搭起了一座臨時帳篷,成為溫哥華市議會的辦公之處。就是在這座簡易之極的帳篷裡面,溫哥華的決策者們計劃著這座已被燒毀的城市的未來,做出在廢墟上崛起復興的決定。

細數溫哥華每一道年輪,並非一帆風順,有各種災難的記錄。從毀滅性火災,一直到冬季奧運會的成功舉辦,使溫哥華從一個不出名的漁港,變成全世界最適宜人類居住的美麗大都市。日前《溫哥華太陽報》專文指出,劫後餘生的溫哥華本身就是一個奇蹟。

百年回首,如今溫哥華又走到一個歷史關頭,又面臨當年選擇市址所需應對的重要抉擇。下一個125年溫哥華會是如何?城市規劃委員會主席Brent Toderian 就此認為 溫哥華會更都市綠化,人口密度更大,新老移民混雜,但也會更為多元 更令人期待。